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21年7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钱壮为《品读苏东坡》连载70:第二十三章 海岛

钱壮为 劲草知风 2021-06-15

第二十三章  海岛

2

   苏东坡站在海峡南端的那个岛屿上,环顾水天无际,但觉此生从来没有觉得如此孤独无助,黯然神伤:“我什么时候才能出此孤岛呢?”



转念一想,天地都在积水中,九州在大瀛海中,中国在四海中,哪一个生命不是在岛上呢?试想将一盆水泼在地上,草芥浮在水上,一只蚂蚁趴在草芥上,茫然不知道会漂浮到哪里去。一会儿水干了,蚂蚁径直从草叶上下来爬走了。见到同类,蚂蚁哭着说:“差点再也见不到你了,谁知道这么一会儿后就出现了四通八达的大路呢?


想到这儿,苏东坡笑了。



此时他面临一生中最大困境,食无肉,居无室,病无药,出无友,冬无炭,夏无寒泉。这样的晚年窘境,却被他用一介蚍蜉的比喻消弭无形。


八月份,原昌化军使离任,继任者叫张中,他稍稍修葺了一下官府驿馆,将苏东坡接入官舍中。这也是一所简陋的小房子,秋雨淅沥,雨脚如麻,夜里他不得不把床挪来挪去。不管怎样,如今他这个树叶上的蚂蚁,总算是真正上岸了。


张中对苏东坡非常敬重,没事经常陪他闲坐。这人是个棋迷,恰好苏过也嗜好黑白子的绞杀,两人经常对弈,让东坡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。苏东坡说这辈子有两件事不如人,一是唱曲,二是弈棋。唱歌虽然不行,但是他会写,唯独理解不了弈棋有什么乐趣。直到前些年游庐山时,晚上极静,仿佛置身于人世之外,忽然山间却传来棋子敲枰的声音,宛如天籁,具有无可形容的诗意。

 

五老峰前,白鹤遗址。

长松荫庭,风日清美。

我时独游,不逢一士。

谁欤棋者,户外屦二。

不闻人声,时闻落子。

纹枰坐对,谁究此味。

空钩意钓,岂在鲂鲤。

小儿近道,剥啄信指。

胜固欣然,败亦可喜。

优哉游哉,聊复尔耳。

——观棋


原来当一个旁观者也有这般好处——不入局中,不懂局中之秘;可是进了局中,同样也有“不识庐山真面”的困局。看来完整的人生,一定是里里外外、进进出出的,出来的时候再看,才会发现诸多不明之处。




旁边闲敲棋子,他斜靠在藤椅上,眯着两眼望天儿,让自己的大脑信马由缰:

 

到杭州一游龙井,谒辨才遗像,仍持密云团为献龙井。孤山下有石室,室前有六一泉,白而甘,当往一酌。湖上寿星院竹极伟,其傍智果院有参寥泉及新泉,皆甘冷异常,当时往一酌,仍寻参寥子妙总师之遗迹,见颖沙弥亦当致意。灵隐寺后高峰塔一上五里,上有僧不下三十余年矣,不知今在否?亦可一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《逸人游浙东》

 

闲情逸致,也不是一件容易事,因为闲人未必有闲情。忙了一辈子,突然闲下来,多数人是睡得腰生疼,吃得直反胃,苏东坡却总是能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告诉后人该如何生活。要说旅游,总要靠腿,可是有一天腿不能至,是否还能有耳目的享受、心灵的愉悦?苏东坡给出的答案是心游,俯仰之间,他在西湖走了一遭,连那个小颖沙弥都和他聊了几句。


他在脑海中时时与朋友相聚,朋友们也没有忘记他。参寥子来信,想带着徒弟小颖沙弥来儋州造访,苏东坡回信劝他“千万勿萌此意”。而就在这时,参寥子被吕温卿所害,被迫还俗,编管兖州,多年以后才又得出家为僧。


吴复古又突然出现在儋州,这人行踪莫测,似乎没有他到不了地方,他陪着东坡说了几天话,索要了几首诗,又不知道去哪里探幽揽胜去了。


我们还记得苏东坡有个落魄的四川老乡巢谷,他们相识于黄州。苏东坡北上进京以后,巢谷回了四川老家,也许他藐富贵,又或者是过不惯京城的日子。如今听说苏氏兄弟被贬儋州,七十三岁的巢谷徒步万里,来到岭南。到梅州时他写信给苏辙:“我万里步行见公,不自意全,如今到梅州了。”苏辙惊讶地说:“这人就不是今世人,是古之人也。”巢谷见到苏辙后,执意过海看望东坡,苏辙苦劝不听。途中他的行李被小毛贼偷走,后来听说小偷在新州被抓了,他又赶到新州,希望能追回一些盘缠,结果在新州一病不起,客死他乡。苏东坡三年以后才得知这一消息,听后大为伤感,写信告知家乡的朋友,帮助巢谷的儿子前来护送灵柩返乡。




苏轼 子野出家帖



苏东坡短暂的安宁立即就被打破了。绍圣五年(1098)三月,湖南提举常平官董必察访岭南。藤州知州张逢因优待苏轼兄弟、为苏辙租房,被人告发,张逢被罢官,苏辙又被发配到循州;同时张中因为苏轼提供官舍,也被董必知悉。董必想亲自过海相逼,他的幕僚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:

“人人家都有子孙。”


事情不要做的太绝,给别人留余地,也就是给自己留余地。董必似乎有所醒悟,只派了一个小吏过海,将苏东坡从官舍中赶了出去,没有再追加别的处罚。而张中后来终于因为这件事被免职。


苏东坡又成了那个树叶上的蚂蚁。从惠州处罚时,朝廷欠他的钱都带在身上了,沿途花了大半,还剩下少许。用这点钱,他在城南一片荒野的桄榔树下买地造屋。这可能是当时中国最便宜的房子了,苏东坡说它“极湫隘,粗有竹树,烟雨蒙晦,真蜑[1]坞獠洞也”。可这也是最贵重的房子,十几个当地书生前来帮助动手筑屋,潮州人王介石出力最勤,终日一身泥水,劳碌堪比家奴。当地百姓也来帮忙挖地运土,采伐石材木头,连张中都亲自上阵。这一片桄榔林下,已经无黎无汉之分,无官无民之别,千年以后,这个小茅屋仍然能牵动我们的思绪。



[1] 音淡,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。




同上



海岛上粮食匮乏,主要靠从陆地贩运过海,遇有台风所阻,则有断炊之虞。苏东坡经常到邻家的菜园子寻点菜吃,有时候邻居还馈赠他酒食,他往往给人写一首诗,戏称以折菜钱。这里的海鲜极是美味,尤其是生蚝,嘴馋的苏东坡迅速发现了蚝之鲜美。他特意告诉苏过:“不要让中土士大夫知道,否则这帮家伙争着想谪居此地,就会分我口福了”。他真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!


六十三岁的苏东坡仍然具有孩子的心性,这样的心性非常适合这种毫不设防的地方,他迅速有了很多朋友。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卖柴的老者,语言虽然不通,但是老者看他服装有异,感觉他不同凡响,送给他一块土布,打手语告诉他注意御寒。城南有几个姓黎的兄弟,与他最是亲密。黎子明的儿子与继母有冲突,被赶出家门,过后双方都有悔意,但又都碍于面子。苏东坡就买酒买羊找到黎家儿子,把他送回家去。有一次他去造访黎子云,回来时遇雨,于是从农家借的斗笠蓑衣,扶杖而归。村里的妇人小儿看到苏翰林如此模样,都拍手而笑,狗儿也撒着欢地叫。后来有人据此画东坡冒雨图,在古人看来,读书人走出乡村,再回到土地,这样的画面才符合人生理趣、天地境界。



他去看望黎氏兄弟,背负大瓢,行歌于田间。遇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妇,老妇说:“内翰昔日富贵,如今一场春梦。”苏轼大以为然,从此闾里间都叫她“春梦婆”。

坐在自己的茅屋中,任何锦衣华屋的事情都已经不驻心中。他晚年的诗文中,追忆已逝年华的文字有很多,唯独没有追索那八年富贵时光,仿佛那没有发生过。在宁静平和的日子里,他发现原来生命的精彩不仅仅体现在长度上,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的宽度上:

 

无事此静坐,一日似两日。

若活七十年,便是百四十。

黄金几时成,白发日夜出。

 开眼三千秋,速如驹过隙。

 是故东坡老,贵汝一念息。

 时来登此轩,目送过海席。

 家山归未能,题诗寄屋壁。

……

——苏轼《司命宫杨道士息轩》




后世有好事者变本加厉,改为:

 

无事此游戏,

一日似三日。

若活七十年,

便是二百一。



又有人反其意,写的好惨:


多事此劳扰,

一日如一刻。

便活九十九,

凑不上一日。


(待续)



前文链接:

钱壮为《品读苏东坡》连载69:第二十三章 海岛

钱壮为《品读苏东坡》连载68:第二十二章 逐客

钱壮为《品读苏东坡》连载67:第二十二章 逐客

钱壮为《品读苏东坡》连载66:第二十二章 逐客

钱壮为《品读苏东坡》连载65:第二十二章 逐客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